新闻资讯 / NEWS
新闻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绿色建材市场迎来新突破 玻璃棉制品技术革新助力碳中和目标

发布时间:2020-09-25         访问数量:9


行业背景建筑节能需求推动保温材料升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建筑行业对高效节能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建筑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36%,而其中约40%的能源损失源于墙体与屋顶隔热性能不足。在此背景下,兼具保温、防火与环保特性的玻璃棉制品,逐渐成为建筑节能改造的关键材料之一。


近期,以玻璃棉制品为核心的保温解决方案在多个国际大型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其技术性能与可持续性表现引发行业关注。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代表,玻璃棉通过优化纤维结构与复合工艺,进一步提升了抗压强度与长期稳定性,同时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业内专家指出,此类技术突破将加速高耗能建筑向近零能耗标准转型。


技术解析玻璃棉制品的性能优势与创新路径 玻璃棉制品以石英砂、碎玻璃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后通过离心技术制成超细纤维,最终形成多孔轻质结构。其核心性能指标包括导热系数(通常低于0.040 W/(m·K))、防火等级(最高可达A1级不燃标准)及吸声系数(NRC值普遍高于0.90)。


最新一代产品通过三项关键技术实现升级 1. 纤维直径控制技术将平均纤维直径从6μm缩减至3-4μm,显著提升材料孔隙率,从而增强空气层隔热效应; 2. 憎水改性工艺通过表面疏水剂处理,使制品的憎水率超过98%,解决传统材料因吸潮导致的保温性能衰减问题; 3. 无甲醛粘结剂体系采用生物基聚合物替代传统酚醛树脂,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实现VOC(挥发性有机物)零释放。


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新型玻璃棉制品在-50℃至300℃环境下仍能保持性能稳定,且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较传统岩棉降低22%。此外,生产环节通过余热回收系统与电熔窑炉改造,单位能耗减少15%,符合欧盟《绿色新政》对建材行业的循环经济要求。


应用场景从工业到民用 多领域覆盖显成效 在工业领域,玻璃棉制品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管道保温、电力设备隔音等场景。以某沿海炼化项目为例,采用高密度玻璃棉外层复合铝箔的预制保温模块后,蒸汽管道热损失率下降37%,年节约标准煤超800吨。


民用建筑市场则聚焦于绿色住宅与公共建筑改造。新加坡某高端住宅项目通过在外墙与吊顶中铺设双层玻璃棉结构,使建筑整体能耗降低28%,室内噪音值控制在35分贝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高透气性可避免墙体结露,解决了热带地区建筑常见的霉菌滋生问题。


交通基建领域亦出现创新应用案例。日本新干线部分路段使用定制化玻璃棉吸声板后,列车通过时的环境噪音从78分贝降至61分贝,降噪效率优于多数有机材料。


市场反响政策红利与技术成熟度催生增量空间 据《全球建筑保温材料市场研究报告》预测,2023-2030年玻璃棉制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8%,其中亚太地区因城镇化加速与能效标准提升,有望占据45%的市场份额。多国政府已将高性能保温材料纳入补贴目录,例如德国“建筑能效激励计划”对使用A级防火保温材料的项目提供最高15%的造价补偿。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加速布局。某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已针对玻璃棉制品推出“绿色建材星级评价体系”,从原材料溯源、生产过程到回收利用率设置18项量化指标。目前,符合该体系三星级标准的产品可直通LEED、BREEAM等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评分通道。


未来展望材料科学突破与智能化生产并行 随着材料基因组计划(MGI)的推进,玻璃棉制品的研发周期有望从传统2-3年缩短至12个月以内。研究人员正探索纳米涂层技术,计划将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与玻璃棉结合,开发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智能保温体系。


生产端则加速向数字化转型。国内某生产基地通过部署AI视觉检测系统,使产品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6%,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原料采购到施工验收的全流程碳数据追踪。行业分析师指出,此类技术融合将重塑建材供应链模式,推动形成覆盖设计、生产、运维的闭环生态。


(全文约1,200字)


返回新闻列表
上一篇: 欧文斯科宁岩棉板技术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升级
下一篇: 新型保温材料革新建筑节能标准 欧文斯科宁保温棉引领行业升级

Copyright 2017 广州市固诺建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五洲城商务中心B座4016

联系电话:18024096577  传真:020-31176599   邮 箱:gzgunuo@163.com  

集团网址:  粤ICP备案:粤ICP备10238984号-1  
技术支持:搜浪网络
声明:如果本站有使用不当的极限词汇,并非本站之意愿,本站郑重声明所有极限词汇全部作废